不让孩子去体验,尝试艺术,我可以保证,30年后孩子们将找不到工作,因为他没有办法竞争过机器。
马云这句话虽然过于绝对,但也不无道理。艺术不只是艺术本身,而是整个人生观。
美国国家教育科学院在对“1999-2000 学年度与 2009-2010 学年度的艺术教育”进行对比研究时,曾对5万多名毕业生进行问卷调查。其中有一个问题是“什么知识最有用”,结果让人颇感意外。
毕业 1-5 年的学生答案是“基本技能”,毕业 6-10 年的回答是“基本原理”,毕业 11-15 年的结论是“人际关系”,而毕业 16 年以上的则提出“艺术最有用”。
对于从事艺术行业的人来说,艺术的“用处”是直接转化为物质的。但艺术的“用处”绝不止于此,对于从事非艺术行业的人来说,艺术重在熏陶,被艺术浸染后的感知和思考能力会得到明显的提升,这种提升随着年龄的增长会越发明显。
每个儿童都拥有一颗艺术家的心,正因为如此,一些教育家主张,在7-14岁期间,艺术教育应该成为学校生活的主旋律。
对个体而言,艺术教育是生命早期发展的主要动力,是全面提升个体素质与能力的重要路径。
艺术教育唤醒儿童的艺术本能,他们通过艺术感知着世界的多种形式,并在学习中进一步提升感受美的能力。
一旦人具备了较为专业的审美, 在日常生活中就能按照美的样式来改进自己的生活,过“优质的人生”。
传统的智识教育侧重于理性的认知能力,更多在开发人的左脑。艺术教育则侧重于感性的认知能力,更多在开发人的右脑。艺术协调着人的左右脑,使两者在相互平衡、促进中得到提升和发展。
同时,艺术思维具有跳跃性、非线性的特点,这在很多创造活动中都会起到关键作用。
康德曾说:“艺术是神圣的,它比科学更高深、更深刻。它揭示的真理超越了科学的范畴。”这句话也从侧面揭示了艺术所能带来的创造力。
教育不是把篮子装满
而是把灯点亮
艺术教育的价值就在于
唤醒每一个人心中的潜能
为他们找到人生的意义
-END-