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

近日,北京大学招生办2019年高水平艺术团测试已顺利完成,翻看之前的招生简章,在对于声乐类考生的报考条件中,我们可以看到有关合唱经历的要求:
其实,高校对于有合唱团经验的孩子十分青睐,也是国内越来越推崇合唱教育的缩影。让孩子们积极参加合唱训练,在价值导向、智能发展、心理保健、审美陶冶、专长培养、提高综合素质等方面,对他们无疑会起着潜移默化的积极作用。
合唱与唱歌最大的不同,就是不能以突显自己的唱功和声音为前提,所以在进行音乐教育的同时,这也是一项很好的让孩子关注集体的活动。合唱的好处不仅仅这些,还有:
培养团队合作精神
合唱讲究和谐,要求声部之间互相协调统一,音色要融合、柔美,即俗话说的“ 声音抱成团”。这就要求演唱者不能一人一个音调,不能大声喊唱突出自己,节奏不能赶快或拖延,大家统一换气点等等。儿童在长期的合唱练习中,可以养成互相倾听的良好习惯,听听自己是唱快了还是慢了,音调是否准确,自觉地把自己融入集体当中。合唱这种集体活动,给儿童提供了互相交流、分享、合作的机会,培养了儿童初步的分工合作精神,学会在集体中协调配合,相互适应,使儿童具有集体意识和团队精神。
提高孩子的音乐素质
合唱是一门综合艺术,具有诸多的要求,为了开展合唱教学,要学习相关的知识。如学习基本的乐理、简单的视唱,进行必要的练耳,甚至要学习粗浅的和声知识。由此可见,在学习合唱的过程中,儿童同时获得了它所带来的更多、更广泛的音乐知识。这些音乐知识的获得,使儿童的音乐素质无形中得到了提高,并使合唱取得更好的效果。儿童在合唱中得到了成功的体验,美的感受,可以更好地激发他们学习的积极性,投入到新的学习中去。这样,合唱与学习音乐知识之间形成了一种互助、互利的良性循环,儿童在合唱过程中音乐素质得到了提高。
合唱在孩子的心里种下真善美
儿童合唱歌曲都是一些旋律优美动听、歌词简单易懂、节奏明快的歌曲,这些歌曲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,蕴含着丰富的思想内容、道德内涵,使儿童在演唱过程中不但提高自身音乐审美感受和表现力,而且会让自己的心灵得到净化,道德情操得以升华,精神人格更加完善,形成正确的道德观和世界观,在儿童的心中播下爱和关怀的种子。
对于很多不敢唱歌或者性格内向的孩子来说,在大环境的带动下,也更能鼓励他们开口,也会逐渐建立起自信。
参加合唱这种集体活动,对孩子的心理发展和艺术鉴赏力会产生一定的影响。给孩子提供了无限的表现的机会,容易紧张、胆小的孩子会逐渐增加当众表现的自信和勇气。孩子在活动中能够释放压力,精神得到很好的放松,特别是在表演过程中为自己和别人所带来的那份愉悦和感动,让孩子倍感快乐,身心都受到锻炼,心灵的境界也会伴随歌声一起得到升华。
人才招聘|关于我们|联系我们|艺术教育网 ( 京ICP备20029094号 )
GMT+8, 2022-5-16 20:42 , Processed in 0.024761 second(s), 15 queries .
地址:北京市西直门北大街32号枫蓝国际B座609A 邮编:100082 Email:chinaartedu01@163.com
联系方式:010-62233262,62257567(兼传真),13910212549
法律支持:盈科律师事务所